跳到主要內容區

單位介紹

一、成立背景

       交通部自民國99年起陸續推動「公路公共運輸發展計畫(99~101)」、「公路公共運輸提升計畫(102~105)」、「公路公共運輸多元推升計畫(106-109)」、「公路公共運輸服務升級計畫(110-113)」,透過築底固本、拔尖創新等策略之鼓勵與誘導,以加速鐵、公路運輸系統間之整合,滿足通勤、旅遊等不同需求。另外,交通部配合聯合國道路安全行動十年計畫,並改善國內道路交通安全,自民國103年起陸續推動全國道安扎根強化行動計畫等相關道路交通安全作為,上開政策之推動有鑑於各地方環境特性、公共運輸發展特性、道安重點問題等不盡相同。鑑此,交通部希冀透過學界成立「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透過學界豐沛之研發設施、能量及資源之運用,俾利政策之推動及地方運輸產業人才培訓,以強化學界、產業界與政府部門的研發合作,最終促成在地公共運輸之永續發展。

       根據上述背景,國立成功大學針對交通部依各區監理所劃分之區域進行成立運輸發展研究中心之籌備,成功大學以嘉義區監理所為主要標的,其區域涵括之縣市包含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及臺南市,以下簡稱雲嘉南區域。

二、中心願景

       本中心之願景分別為加速雲嘉南地區之公共運輸產業垂直及水平整合、當地交通運輸專業人才的培訓深耕以及產官學研策略聯盟資源共享。除了協助雲嘉南區域之政府單位與產業界之從業人員提升其執業所需之專業能力外,另透過案例輔導以逐步帶動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之公共運輸發展,透過產官學研資源整合及協助共同發掘、改善公共運輸問題,以達成公共運輸永續發展之目標。

三、中心之功能與特色

中心功能與特色

 

(一)問題發掘與資料建立

雲嘉南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區域中心),除了藉由成功大學之豐沛學術研究資源發掘該區域之公共運輸或道安問題之外,亦可透過外界前往中心諮詢方式,將諮詢問題轉化成深入探討之研究議題,不僅作為碩博班之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成為產學合作之精隨所在。

        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透過數據診斷當地公共運輸缺口、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以及易肇事路口路段等,作延伸深入探討暨改善之議題。此外,各地方政府單位、運輸業者、顧問公司以及學術研究單位,無論是申請補貼、事故分析等作業均需仰賴大量的統計資料。因此,未來若能透過區域中心來作為資料庫建立的交流媒介平臺,其實質效益將回饋於產官學研各界。

     (二)跨校院系資源整合

       區域中心的主要工作項目之一為人才培訓課程,成功大學除透過管理學院及規劃設計學院之師資資源整合外,亦結合雲嘉南區域若干大專院校,如嘉義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師資,結合各校資源發揮綜效。另有關案例輔導訓練,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及都市計劃學系之教授長期擔任政府單位審議委員、事故鑑定委員等經歷,且若干教授曾被聘任為局處首長,其豐富專業知識經驗,實為中心之寶貴資源。

(三)諮詢平臺

區域中心提供諮詢平臺服務,透過此服務有效記錄及發掘此區域交通運輸等問題之外,提供協助及輔導改善建議。

1. 主要項目:交通事故法律諮詢、交通安全宣導教育、客運業者營運改善、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人才培訓課程等諮詢服務。

2. 主要對象:地方政府單位部門、公共運輸相關產業業者、當地各客運業商業同業公會、各學校單位以及雲嘉南區域民眾。

(四)個案輔導

       區域中心主動發掘或透過案主被動地傳達困難點,藉由此平臺協調整合各界資源及學界本身之研究能量、研究成果及相關技術,來進行個案輔導。

(五)人才培訓

       區域中心之人才培訓不僅提升當地政府機關或產業界等在職人員專業職能,更發掘暨培訓潛在之業界所需人才,提供跨域協作之教育訓練課程,建立產學間共生共榮的合作模式

(六)官學界協調整合

        針對公共運輸發展問題之改善,以往模式為中央政府制定政策走向,然地方政府為落實政策必須委託顧問公司辦理計畫案,最後再將計畫成果之可行項目招標公告,讓客運業者投標營運,此為由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概念;區域中心成立後,以此作為產官學界協調整合平臺,將模式改成由下而上(Bottom-up)的概念,協助地方政府在撰寫計畫書向中央爭取經費時,中心扮演初審角色,有別於顧問公司單一角度切入,而是融合當地客運業者之意見,透過各界合作溝通以強化向中央政府爭取資源之力量。

       未來,雲嘉南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持續推動願景目標,運用長期累積的經驗與實力,協助解決當地交通問題、提昇臺灣公共運輸量能,促進在地化之公共運輸發展。